煮雞蛋,呃,貌似很簡單,水燒開,丟進去,撈出來!其實,這樣做是不對的!特別是遇到一個多事兒的老公,多煮一分鐘都不行,那麼到底應該怎樣煮呢?
為什麼有的雞蛋殼一碰就掉,而有的雞蛋殼得剝半天呢?今天就來聊聊這事兒……
其實大多數人的煮雞蛋方法都是錯誤的,如果把雞蛋直接放入水中不光味道不好,而且雞蛋殼也不容易剝掉,關鍵是這樣煮出來的雞蛋還容易染上細菌。
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幾個小訣竅,讓大家把雞蛋煮得又好吃,又容易剝掉外殼,而且還特別的乾淨衛生。我們只需要提前準備一些白醋就行。
1、清洗雞蛋
首先我們把要煮的雞蛋選出來, 放入自來水下面沖洗一下,這一步一定要有。因為雞蛋是雞下出來的,雞蛋的表面很容易粘上一些雞糞或者是細菌。平時不煮雞蛋的時候,這些細菌會被雞蛋殼阻擋,在外面我們不會吃到,但是如果煮雞蛋的時候,把雞蛋殼煮裂,這些細菌就會順著水進入雞蛋的內部,最後被我們吃掉。
所以一定要清洗雞蛋外殼,然後把雞蛋放入盤中。在盤中倒入適量的清水,能沒過雞蛋就行,然後在清水當中加入少量的白醋。加入白醋有兩個好處。
一、雞蛋殼是害怕白醋浸泡的,泡一會兒雞蛋殼就會變軟,這樣一會兒剝雞蛋殼的時候就容易多了。
二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白醋有一定的殺菌能力。雞蛋殼表面經過清洗,但是還含有一些細菌,把它泡入白醋水當中,過一會兒細菌將會被殺死。
2、溫水下鍋
當把雞蛋浸泡幾分鐘之後,我們準備一口鍋在鍋裡倒入水,這時候不要直接把雞蛋放入水中。冷水下鍋有一個缺點,那就是煮雞蛋的時間比較長,這樣等雞蛋煮熟了的時候,雞蛋吃起來就比較老了,口感不好。如果水溫過高的話,把涼雞蛋放進熱水裡面,那麼雞蛋就會裂開,這樣煮出來的雞蛋容易開裂,而且容易流出來。
所以 正確的煮雞蛋方式應該是溫水下鍋,我們把火打開,把水燒成溫熱,這時候就可以把雞蛋下入溫水了。在水裡面倒入少量的白醋,這些白醋依然可以起到軟化雞蛋殼的效果。
水開之後煮雞蛋的時間不用太長,一般保持在8分鐘左右就行了。當時間到了,我們就把火關上。
3、浸入冷水
關火之後雞蛋就熟了,這時候我們 準備一盆冷水,溫度越低越好,然後把熟的雞蛋撈出來,迅速放入冷水當中。這樣熱的雞蛋急速降溫,雞蛋殼就會產生很多細紋,加上當初用白醋浸泡過雞蛋殼就非常容易剝下來。
總結:
1:煮1-2分鐘,這時的蛋白稍微有點凝固,做一個番茄雞蛋湯應該沒問題。
2:煮3-5分鐘,這時蛋白逐漸凝固了,蛋黃還在自由流通,目測可以做個番茄炒雞蛋。
3:煮6-10分鐘,蛋白摸起來很軟,蛋黃也開始凝固,蛋黃的心還有點兒發紅,這個階段的比較受歡迎。
4:煮12分鐘以上,這就是全熟的蛋,蛋黃,蛋白都開始變硬,吃起來可能有點……噎!
好啦,以上就是關于本篇文章的具體分享啦。大家學會了嗎?你還對此有其他不同的做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