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買房的時候,多數購房者買的是多層住宅、中層住宅或者高層住宅,那麼多層、中層和高層住宅是如何界定的?《民用建筑設計通則》中明確指出:
一層至三層屬于低層,四層至六層建筑屬于多層,七層至九層是中層建筑,十層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。
不管我們買的是多層住宅、中層住宅還是高層住宅,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,就是樓層的選擇。一棟樓有那麼多樓層,在建設的過程中必然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樓層,也就是說一棟樓中,總有那麼幾層居住體驗并不好。對于購房者而言,樓層的選擇需要十分謹慎,畢竟房子是買來住的,還是盡可能避免居住體驗不好的樓層。
關于具體哪幾層居住體驗比較差,我咨詢了一位建筑學家的朋友,他建議在買房的時候要盡可能避開3個樓層,在他看來這幾個樓層住著不舒服,未來轉手也比較難。在介紹3個居住體驗不好的樓層之前,建筑學家特別強調了一個錯誤說法,就是揚灰層。
辟謠:揚灰層根本不存在!
在網絡上有很多人強調揚灰層不能買,筆者專門查了一下資料,揚灰層的說法源于2003年的一篇網文,推文人自稱是售樓小姐,這一說法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。不過后來有權威人士出面證明,這一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,現在這一說法已經被證實是謠言。
根據網絡上的說法,揚灰層指的是9層到11層,即使是現在,很多人還在說揚灰層不能買,我認為這些作者是很不負責任的,既然是謠言,就不應該胡亂宣傳。事實上稍懂點購房常識的人都知道,9層、10層、11層都算是整棟樓的黃金樓層。這幾個樓層的房子擁有很好的采光條件和通風條件,同時視野也比較好,算是不可多得的好樓層。
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哪幾個樓層不建議購買。
01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。
有一種樓棟,最下面一層或者兩層是商鋪,通常被人們稱為住宅底商。而底商上一層的房子是不建議購買的,如果住宅底商只有一層,那麼第二層不建議購買,如果住宅底商有兩層,那麼第三層的房子不建議購房。
為什麼底商上一層的房子不建議購買呢?根據我們的生活常識,有些商鋪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,比如樓下的商鋪是飯店,飯店可能會產生各種氣味,對于樓上住戶來說是不能接受的;如果樓下的商鋪是KTV,就可能產生很大的噪音,影響樓上的人休息,當然可能還有其他類型的店鋪影響樓上住戶的正常生活,購房者在購買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的時候需格外注意。
在我們的記憶中,帶住宅底商的房子一般是在馬路旁邊,馬路上通常有來來往往的車輛,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噪音,對樓上的住戶也有一定的影響。總的來說,如果準備買一二層是住宅底商的房子,還是盡可能買高一點的樓層,高一點的樓層受到的影響比較小,而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,盡可能不要購買。
02設備層附近的房子。
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設備層?
設備層是指高層建筑的某一樓層,其有效面積全部或大部分用來作為空調、給水排水、電氣、電梯機房等設備的布置。
簡單來說就是一棟樓需要很多支撐整棟樓正常運行的設備,而這些設備集中放置在一個樓層,這樣的樓層就是設備層。通常情況下設備層都在地下或者頂層,當然有些樓棟因為層數太多設備承受的負荷太大,可能就會不止一個設備層,除了頂樓和地下有設備層,中間樓層也可能會有設備層。
因為設備層中的設備比較多,有發熱設備,有產生震動的設備,也有高電壓的設備。在設備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噪音或者電壓輻射,甚至一些發熱設備甚至會影響周邊樓層的溫度,如果房子的隔熱效果和隔音效果不好的話,可能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,因此在買房的時候,應盡可能避開設備層附近的房子。
當然在買房的時候購房者很難辨別設備層到底在哪一層,筆者建議在買房之前還是應該弄清楚設備層的位置,可以咨詢置業顧問,也可以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士。
03沒有院子的一樓。
電梯房的出現讓一樓跌下「神壇」,在電梯出現之前,一樓憑借出行方便的優勢,一度成為最受歡迎并且最值錢的樓層。電梯出現之后,一樓的出行優點逐漸消失,采光條件和通風條件比較差的劣勢就暴露出來。尤其是南方的一樓,除了通風條件和采光條件比較差,還有潮濕的問題,南方一般有梅雨季節,春天的時候可能連續半個月下雨,一樓的潮濕問題就會更加嚴重,夏天的時候還可能有蚊蟲的困擾。
當然如果一樓有院子的話,我相信很多人就會忽略一樓的這些缺點,畢竟院子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。筆者認為即使一樓的院子不能克服一樓的其他缺點,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,還是非常值得的。如果一樓的房子不帶院子,還是不建議購買。
小能手認為,建筑學家的建議還是比較中肯的,對于購房者買房有很好的指導意義。對于購房者而言,尤其是剛需購房者,在買房的時候應該盡可能避開上文中的3個樓層。
在實際買房的過程中,還可能有一些特殊情況,關于建筑學家的建議也不一定完全遵從,大多數時候還是應該視情況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