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節包粽子,別只在意怎麼包!牢記「3點竅門」,不漏米香味濃

gx 2022/05/29 檢舉 我要評論

每當到一個節日,才發現時間過得真快。馬上就到端午節了,是很多人期盼的節日之一,這一天幾乎每個人都會吃粽子,如果不吃的話,總感覺缺少點什麼。

相信很多地方幾個月前就開始促銷賣粽子了,但好吃的粽子還是要親手包,可以感受其中的樂趣,覺得這麼過端午節更有意義,不知道你家每年包粽子嗎?

包粽子在老一輩人看來非常簡單,每一個步驟都行云流水,可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,包粽子就難了,不知道該怎麼包,可能明明包的很好看,煮熟后卻不好吃,還可能出現開裂、漏米等問題。

其實包粽子,別只在意怎麼包!如果只懂得塑造外形,卻不知道其中的竅門的話,粽子很難做好。包粽子有講究,牢牢記住「3點竅門」,粽子不開裂不漏米,香味濃!

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包粽子的詳細步驟,從處理粽葉、處理糯米,到包粽子、煮粽子,非常詳細,一看就明白了。

包粽子的方法:

首先處理粽葉

粽子開裂、漏米、沒香味,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,可能是粽葉沒有處理好,韌性不夠好、粽葉本身沒香味。

粽葉有兩種,一種是新鮮剛采摘的,一種是曬干的粽葉,這兩種都可以包粽子,每個人的口味不同,有人可能覺得鮮粽葉包的粽子好吃,也有人可能覺得干粽葉包的粽子好吃,如果你第一次包,不妨準備兩種粽葉,做出來對比一下,下次就知道該準備哪種了。

如果是新鮮粽葉,處理起來簡單許多,清洗干凈放進冰箱冷凍一晚,或者洗凈后放進淡鹽水中泡一個小時,再放進鍋里煮幾分鐘。

如果是干粽葉,先要將它泡軟,然后多清洗幾遍,避免有臟東西殘留,再減掉比較硬的部分。處理好后再放淡鹽水里浸泡,讓粽葉吸收水分,而且加了鹽泡粽葉,就不容易開裂了。泡五六個小時后放進鍋內,再煮十分鐘撈出,涼水浸泡后就可以用來包粽子了。

然后處理糯米

糯米有兩種,一種圓粒一種長粒,到底選哪種為好,其實沒有一個定論,有人覺得圓粒好吃,有人覺得長粒好吃,具體用哪種,還是要看自己的喜好。

不過挑選糯米時,注意別買到不新鮮的,更別買到摻假的糯米。摻假分兩種,一種是摻入不新鮮的糯米,一種是摻入大米,這兩種摻假糯米做出來的粽子質量差,不好吃,所以要仔細挑選。

糯米不能洗了就包,而是要有一個浸泡的時間,通過浸泡,可以讓糯米吸收水分,等煮粽子時更容易快速煮熟,也不怕糯米脹破粽葉,并且泡過的糯米煮熟后更黏糯好吃,香味濃郁。

糯米清洗兩遍,加入適量清水浸泡,至少泡四個小時,泡過的糯米, 用手指捏一下,可以輕輕捏碎的話,說明泡得差不多了。

如果你想泡更長時間,記得要勤換水,別把糯米泡壞了。

接著包粽子

在包粽子的時候,如果粽子葉很窄,要用兩片或者三片,如果粽子葉很寬,用一片即可,當然想包大一點,用兩片。

將光滑的這一面朝上,對折一下,變成一個圓錐形,放入泡好的糯米,差不多八分滿的時候,用剩余的粽葉將粽子好包,再綁上棉線。如果想加餡料,那就放少許糯米后放入餡料,再放一些糯米蓋住餡料。

包粽子時注意一點,糯米不要裝得太滿,要給糯米膨脹的空間,避免包的太緊煮的過程中裂開、漏米,也會沖淡香味。

最后煮粽子

粽子包好后直接放進鍋內,全部包好后,加入足量清水,因為要煮很久,水少了不行。處理要足量清水外,還要加一點食用堿,這麼做可以讓粽子煮好更軟糯香味濃。

大火煮開后調小火,繼續煮兩個小時,煮時間長一點可以避免夾生,等關火后不要著急取出來,這時候還不是最好吃的時候。

還要讓粽子在鍋內泡幾個小時,完全涼透后拿出來,剝開后就能吃到黏糯香味濃的粽子了。

包粽子,牢記3點竅門:

第一點指的是粽葉不要洗了就包,而是要放鹽水中浸泡幾個小時,再放鍋里煮十分鐘,這麼處理后,粽子葉韌性更好,不易開裂、漏米。

第二點指的是糯米不要直接包,要浸泡四個小時以上,泡脹后再好更容易煮熟,也更加黏糯香味濃。

第三點指的是煮粽子時,少加一點食用堿,可以使粽子變得更加好吃。

以上三點竅門牢牢記住,包粽子就簡單多了,你學會了嗎?不妨提前試試手。我的分享就到這里了,喜歡我,就請關注我吧。


用戶評論